对党员干部来说,定力不仅是秉守原则、立身正行的品性“准绳”,更是面对风险考验、利益冲突、诱惑干扰时“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内在力量。
有了定力,才能抵住诱惑、控制欲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长征途中,在环境极为艰苦、战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红军官兵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辽沈战役期间,解放军行军路过果园,虽饥渴难耐,却“不摘群众一个苹果”……历史和实践无不表明,只有具备“内不妄思、外不妄动”的纪律定力,关键时刻才能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守得住纪律红线。
一个人理想信念有多坚定,纪律定力就有多坚强。涵养纪律定力,根本在于铸牢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也是保持纪律定力的动力源,更是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压舱石”。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旦精神“缺钙”,就不可能对党忠诚和严守党的纪律。
从一些腐败分子的忏悔录中可以发现,他们之所以沦为“阶下囚”,归根结底是理想信念的动摇和崩塌。然而,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只有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加强理论武装,持续固本培元,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立起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涵养纪律定力,基础在于强化规矩意识。“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离不开立规矩、讲规矩和守规矩。可以说,讲不讲规矩、守不守规矩是衡量党性强弱的重要尺度,也是党员干部保持纪律定力的前提和基础。现实生活中,个别党员干部正是因为缺乏规矩意识,自以为“法无禁止皆可为”,甚至把踩红线、“闯红灯”视为有魄力的表现,抱着“暮夜无知者”的侥幸,在党纪国法的边缘“兜圈子”“搞变通”“打折扣”,最终底线失守、滑向深渊。
涵养纪律定力,关键在于形成纪律自觉。一个人具有了自觉精神,才能及时校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一方面,要从严执纪促自觉。党组织涣散无力,无不始于纪律约束“宽松软”;党员干部“破法”,无不始于“破纪”。没有严格的纪律执行作保证,纪律就会丧失权威性。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从而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另一方面,要慎独自律重养成。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加强纪律建设是进行伟大斗争、应对风险挑战的题中应有之义。
只有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以“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涵养纪律定力、砥砺过硬作风,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言行,努力把党纪要求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本色,在波澜壮阔的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异业绩。
魏顺庆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