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如何以现代的眼光看待清代学术?——读《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

更新时间:2025-07-22 16:05:00

罗军凤教授是春秋左传学术史领域的学者。先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发行著作《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而后,经多年的潜心治学,其专著《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顺利出版。二书虽体例不同,但都富有思辨的语言,熟练的文风,以及理性的思考。

《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罗军凤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献之基,学脉之灯

清代左传学研究对于整个左传学术史来说较为重要。《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建立在大量的文本阅读基础上,以春秋左传学为核心,收录相关著作268种。全书分为七部分,按类、按时编排,清晰地呈现出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发展脉络。这部著作,首要价值在于其文献整理之功。全书以清代为断代,凡标题有“春秋”“左传”字样,作者尽收无遗。其著录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对清代左传学文献的全面梳理与呈现。

潜精研思,文献渊薮如星河浩瀚。罗军凤此书,不仅揭示《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所收录的春秋左传学著作,还收录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馆藏的善本、稿抄本;不仅采纳了清代春秋左传学的重要学者著述,同时录用了诸多相关不为人熟知的著述;不但精选了完整的左传学著作,而且对某些重要学者文集内独立成卷的左传学论述加以选辑。非为浮光掠影之编纂,而是以深厚学养为根基,对清代《左传》学文献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系统梳理与精微考辨。《春秋》经义类,特收录建构清代《春秋》经义体系及治经方法的著作;纠补胡安国《春秋传》或搜辑《春秋》三传以解经类;《春秋》史学类,收录有观春秋诸侯国历史、春秋编年的史学著作;搜辑考证《春秋左传》古注古疏;补苴‌《春秋左传》杜注;《春秋左传》专题研究;《左传》评点与科举读物等,皆如百川归海,尽入其彀中。每一则提要,非止于简单罗列卷帙、版本,更如庖丁解牛般,深入著作之肌理,剖析其核心旨趣、考据方法、独特见解,及其在左传学史上的坐标位置。

图片由AI生成

在研究方法上,《提要》展现了严谨的学术规范与卓越的文献驾驭能力。每一则提要的撰写,皆以编者对原著的精深研读为基础,力求客观、准确,避免主观臆断。对于版本源流、作者生平、著作内容的考辨,皆体现出扎实的文献学功底。对于著作中核心观点的提炼与学术价值的定位,则显示出编者深厚的经学史和清代学术史素养。这种建立在扎实文献工作基础上的研究,其结论自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同时,书中对存佚、馆藏信息的详尽著录,也为文献的追踪与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提要》所代表的,正是学术研究中最不可或缺的“筑基”工作。它不尚空谈,而是俯身于故纸堆中,以严谨、耐心、细致乃至枯燥的劳作,将散落的学术珍珠一一拾掇、清洗、归类、标识。这份看似“笨拙”的努力,恰恰是学术大厦得以稳固矗立的根基。在信息爆炸而学术浮躁时有发生的今天,本书的价值更显珍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学术进步,离不开对基础文献的敬畏与深耕。

发微抉隐,辨章学术

《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非徒文献之汇集,更是一部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旨归的深邃学术史,如静水深流,潜精研思,使清代朴学星芒重新闪耀于今日学林。《提要》虽以文献梳理为体,然罗教授之笔端,常蕴富丽文采与深邃思辨。其评述文字,既具学术之严谨精准,又不失文辞之典雅与思辨之力度。

更可贵者,罗教授能于提要间发微抉隐,揭示清代学者内在的思想张力与时代困境:考据精微之下,对“微言大义”的探寻从未止息;尊崇汉儒家法之际,亦不乏对杜预注乃至《左传》本文的理性批判与重构;朴学鼎盛之时,今文经学之异军突起及其对《左传》真实性的根本性质疑,更构成清代学术交响中不可忽视的变奏。罗教授以其深刻洞察力,勾勒出清代《左传》学非铁板一块,而是一个充满内在活力、论辩与演进的复杂学术生态。

此书非止于静态罗列,更致力于对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内在价值的深刻揭示。书中提要绝非简单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以精炼文字,精准捕捉每部著作的核心主旨、研究特色、主要创见及其在《左传》学史上的独特位置。编者深谙清代学术流变,能够将万斯大、方苞、顾栋高、戴震、段玉裁、阮元、刘逢禄、刘师培、俞樾、廖平、章炳麟等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学者的《左传》研究著作,置于清代学术思潮的宏大背景中考量。通过《提要》的有机串联,清代《左传》学从清初的反思与发轫,到乾嘉考据学的鼎盛与精专,再到晚清今文学兴起背景下的新变与融通,其内在发展逻辑与演变轨迹得以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专此提要写作,本身便是一种高层次的学术史叙述,引导读者在具体文献之上,把握清代《左传》研究这一庞大有机体的整体风貌与律动脉搏。

传统学术,现代视角

清代朴学,曾因为其接近现代科学,而受到重视(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现今清代春秋左传学不能仅仅因为其某一点符合现代人文精神而受到重视,清代春秋左传学当因其为中国传统学术的承载体,而受到全方位的重视。春秋左传学的振兴,应当是中国传统学术(包括经学、小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考证学、文章学)的全面振兴。

清代春秋左传学领域,涉及到多门学科,文字、音韵、训诂、天文、历算、地理、年代、史论、人物谱系、校勘、版本、评点等等,跨文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门类,这在过去,统摄为一个学科门类,即经学。评点往往被认为有误经学,而不被官方目录学所接受,但评点往往攀附经义而混迹民间,为更多读书人所习读,从这一点上说,评点本身是经学的衍生品。以上这些学科门类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即便在科技发达的时代,没有正规的学术训练,亦不能进其堂奥,更不是AI可以替代、解决的问题,而一旦放弃,必将成为绝学。

一部《春秋左传》,就是学者的试炼场。杜预号称“武库”,方有可能能给《春秋左传》作注。而要在《春秋左传》领域有所成就,必先看看清代学者做了些什么,给我们积累了什么学术成果,又留下了多少空间。清代乾嘉学术鼎盛时代,学者不遗余力抨击杜注,学者野心,是作新注,以取而代之。杜注虽不完全符合清代学术规范,舛误也在所难免,但它仍然是阅读《春秋左传》最基本的文献,清代学者留给我们的经验在哪,又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教训,当今学者在哪些地方可以超越清代,这是《提要》所要解决的问题。

《提要》接纳了清代学者的所有研究领域,但作者跳出传统经学的视角,以现代的眼光看待清代学术。作者指出,但凡经学,皆有师法、家法,一定程度影响了创新,这是学科自身的限制。清代学者虽然经学湛深,但经生门户之见限制了学术的发展,这是人的自限。清代学者政治上的避讳、忌惮颇深,他们在义理的追求上,思想高度受限,这是政治加于学术的枷锁。清代学者受益于古文选本,却又轻视古文评点;古文评点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章学精义,因评点过于精简,其术语、话语体系,皆难于破解,还留下很大空间,让今人去深入探索。清代学者专注于经学义理体系,而作为中国早期经典的《春秋左传》,其原始儒学思想、优秀文化基因,那些蕴藏在文本深处的令人目眩神迷的中国文化精神,却没有充分揭示,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如果负有使命,就会在清代学术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从而去寻找我们的努力方向。

《四库全书总目》曾给部分春秋左传学论著做过提要,被学界视为权威,但那体现的是乾嘉学术的规范、标准,不尽合现代标准。乾嘉学者身处汉学与宋学相争的学术背景之下,必有一方侧重;其时正值政治高压,经学义理学受制于皇权;其产生年代,学者大多专注于《左传》,考证学大兴,而《公羊》《穀梁》未获相同的待遇,三传之中顾此薄彼。而《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跳出历史时代,透过浩繁文本,精准捕捉并深刻阐释了清代春秋左传学的历史演进及其时代羁绊。此书对王夫之、庄存与、王韬等人著作的讨论,皆出自作者最新研究成果,其他著作提要,皆为首次发表,凝聚了作者多年来的读书心得,是学界最新研究成果。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