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大多数人开启旅途模式,享受悠闲时光,但工程建设一线却有许多劳动者默默坚守岗位。5月3日,南网贵州电网都匀平塘供电局克度变电站10千伏克光线配电网智能开关投运工作现场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进行带电作业更换智能开关,全力完善克度镇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区智能配电网功能,为“中国天眼科技小镇”赋予供电保障创新、创优新动能。
克度镇,这座位于黔南平塘的小镇,因“中国天眼”而闻名遐迩,是成熟的区域性旅游服务集聚区、天文科普交流区,也是休闲胜地,被列为贵州省三个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区之一,涵盖镇区及“中国天眼”核心区域等80余平方公里范围。为提升示范区内用电获得感,平塘供电局积极投身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致力于打造更高标准、更高规格供电的克度特色小镇高质量用电典范。
智能化改造,驱动山区配电网升级
“2020年前,克度镇配电网问题诸多,仅有一座35千伏重载运行的变电站,网架结构不合理,自动化功能不完善。”平塘供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改善这一状况,2021至2024年,贵州电网公司规划投资2922万元,对克度镇高、中、低压电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成110千伏变天眼变及其送出工程,完成配电线路改造与自愈功能建设,推进智能化台区改造工程。通过加装智能开关,优化布点,实现乡村与城镇负荷区域划分,降低薄弱网架影响,同时安装中压发电车快速接入装置,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此外,改造环网柜保护通讯设备,实现远程管理、自动化及馈线自愈功能,全面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打造环境友好、智能巡维型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建设示范。
通信创新赋能,攻克电磁波静默区用电难题
在“中国天眼”5公里电磁波静默区内,配电自动化设备通信不畅问题曾是制约当地配电网发展的“拦路虎”。面对这一难题,工作人员积极创新,巧妙地在自动化开关上加装中压载波通讯装备。该举措实现了对配电网线路运行工况的精准、实时监测,有效保障了电磁波静默区内自动化开关的通信功能,确保了供电保障工作的高效开展,为“中国天眼”的科研探索筑牢了电力通信防线,为电磁波静默区的配电网通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快速接入,守护高质量用电“生命线”
克度镇作为旅游热点和天文科普交流中心,酒店、景区等配套设施的供电保障至关重要。平塘供电局聚焦迎宾馆、星辰天缘大酒店等长期处于保电状态的关键场所,精心安装中低压发电车快速接入装置。这一创新装置的运用,将低压发电车接入时间从原本的3小时大幅缩短至仅需20分钟,应急处置时间更是精准控制在5分钟之内。这不仅极大提高了保供电的快速反应能力,还全面提升保供电效率,为其他有重要保供电需求的区域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样板,守护了小镇高质量用电的“生命线”,确保了旅游、科普交流等活动的顺利进行。
调容变压器,精准适配季节性用电需求
针对克度镇用电负荷随季节变化大的特点,平塘供电局审时度势,将易受季节性重过载影响的台区更换为可调容变压器。通过完成10千伏克科II回线奎宿路1号公变、克水线大满口公变等可调容变压器的更换工作,实现根据旅游旺季和淡季的负荷变化进行灵活调节,让变压器在不同时期都能保持经济运行状态。这不仅有效提高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运行成本,更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精准满足了不同时期的用电需求,让电力服务更加贴心、精准,为小镇的旅游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电力支撑。
透明化管理,铸就贴心供电服务
利用配电智能网关技术,收集示范区内低压用户信息,以生产运行支持系统(配电域)为载体,开展低压用户管理、故障抢修等工作,实现低压配电网运维透明化,为示范区提供优质供电服务。“中国天眼景区是天文科普、研学旅游的好去处,在这里能感受前沿天文科学知识,欣赏‘天幕街’绚丽灯光。虽地处偏远,但充电桩等配套设施齐全,用电感受非常好。”一位在天文供电所门口充电的游客说道。
下一步,平塘供电局将按照“中国天眼(FAST)”核心区屏蔽要求,建设智能后台对示范区内用电情况实施监测,按照可观、可测、可控的要求,配置配网监控系统、线路视频观测等业务,以满足示范区内用户的更高供电质量需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祥可
通讯员 莫春燕 莫治仁
编辑 袁绍阳
二审 梁晓琳
三审 张发扬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