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灯者》是一首诗,也是一本诗集。这首诗是献给母亲的,母亲是我的持灯者,也是我心中永远的一盏灯。诗集以这首诗命名。
《持灯者》出版后,多家媒体以《星河璀璨,为爱持灯》为题做了报道和解读,我特喜欢“为爱持灯”这四个字。
在甘肃文化出版社为这本书举办的首发式上,有朋友在发言中说:《持灯者》中的这个“灯”,其实就是大地,就是双亲,就是人间的恩情。《持灯者》的写作有别人于其他诗人的,就是在处理我们生而为人的过程中,如何在人世间擦亮自己心里的这盏灯,不要让它熄灭。因为只有保证了自己内心这盏灯的光芒,人才可以抱团取暖,人才可以在茫茫人海中认出另一盏灯。
首发式选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举办,我感到有着特别隆重的气氛,我在答谢词中说:感谢所有关心这本书的人们。我希望所有优秀的诗人都是持灯者,去照亮诗歌、照亮情感、照亮生活、照亮时间和生命,给人们以温暖和感动,给人们以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感谢是真诚的,希望也是真诚的。
《持灯者》是这样写的:必须撩起衣襟必须轻挪小步必须屏住呼吸必须紧紧盯住如豆的灯光才能把掩在怀里的一盏灯从一个屋子端到另一个屋子那么广大的黑暗四处都是不甘心的风母亲说 没有一根火柴了她贫穷的一生只有怀里的一盏灯当另一间屋子亮起来时我听见头顶的群星在奔走相告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2017年,也就是在我母亲去世两年后写的。这本诗集出版时,母亲已去世7年了。
诗集出版一个月后的一天,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敦煌文艺出版社的一位朋友很认真地说,当他读到《持灯者》时,忽然想到了燃灯佛。他此话一出,我心生肃然。
我在一本书中,找到了燃灯佛的故事:
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年老的乞妇,名叫倚赖喜悦。她常常看国王、王子和其他人供养佛陀和他的弟子,她最希望的莫过于也能像他们一样供养佛陀。所以,她就外出行乞,但一天下来仅要到一枚小铜板。她拿着这枚铜板,向油商购油。油商告诉她,这么少的钱,什么也买不到。但当油商听说她要以油来供佛时,不禁对她产生了怜悯心,给了她想要的油。她拿着这些油到僧院,点了灯。她把灯放在佛前说:“除了这盏灯,我没有什么好供养的……”
当天晚上,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前来搜集所有的灯时,其他灯的油都烧光了,那位乞妇的灯却一直烧着。破晓时分,目犍连看到那盏灯还燃着,油满满的,并且有新灯芯时,心想:“这盏灯为什么白天还燃着?实在没有道理。”于是想要吹熄,但灯仍燃着。他试着以手指掐灭烛花,没有成功,又试着以袈裟将其闷熄,依旧没办到。一直在看的佛陀说:“目犍连,你要熄灭那盏灯吗?你是办不到的。你甚至无法移动它,何况熄灭!即使你把大海的水都浇到这盏灯上,它还是不会熄灭。世界上所有河流和湖泊的水都熄灭不了它。为什么呢?因为这盏灯是以诚心、清净心供养得来的……”当佛陀说完这些话,那位乞妇走向他,佛陀为她授记将来必定成佛,名曰“燃灯佛”。
想想《持灯者》,诗背后的故事和诗中所写的细节,居然与燃灯佛的故事多有暗合之处。
一首诗可以有多个角度的解读,每个角度的理解和阐释都是对的。但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一首诗的理解可能会有更多纬度、更多路径,并不断升华。这种升华,有时连作者都没有想到。直到此时,我还不敢说我真正读到了自己的这首诗。但此刻,我要说: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母亲都是燃灯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