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疆建起设施农业链条,年产蔬菜超60万吨——
沙漠旁的疏勒蔬果香
疏勒还是那个疏勒。一抬眼,就是起伏的沙丘,那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疏勒不再是那个疏勒。沙漠边缘的防护林旁,一排排蔬菜拱棚、高大明亮的玻璃温室和现代化农业厂房,替代了原先的撂荒盐碱地。这里是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的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
走进一间拱棚,拉开门帘,温润湿气扑面而来。“采摘的、批发的、预约的……一天到晚接不完的电话,源源不断地来人。”拱棚主人、巴合齐乡巴合齐村村民布威海丽且姆·图尔荪放下电话,嘴上“抱怨”着,却始终笑盈盈。她租下3个蔬菜大棚,一年能卖几十吨菜。
曾经难见绿叶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结出甜美的蔬果,给当地群众带来甜蜜的生活。
沙漠旁的蔬果怎么来的?富民设施农业如何建成?近日,记者走进疏勒。
蔬菜“棚主”的成长路
新疆高强度的阳光透过薄膜照射进拱棚,地面上一垄垄的番茄苗迅速生长,一天一个模样。
“每天都有活儿,早上过来把棚顶被子收起来、晚上再铺开,要保证棚里的温度、湿度达到标准。”照料菜棚近5年,布威海丽且姆·图尔荪已是行家里手,说起种菜滔滔不绝。
2020年,参加完县里免费的农业技术培训,她被安排到示范园当技术员。
“拿着工资,还能跟着山东的老师学技术。”布威海丽且姆·图尔荪说,在示范园干了1年,发现门道真不少:温度湿度要控制好,离不得人;施肥施药的时机把握更不能马虎。
第二年,园区向学过技术的农户开放出租拱棚。布威海丽且姆·图尔荪租下其中3个。
“以为自己学到位了,真干起来问题不断,急得天天哭。”布威海丽且姆·图尔荪说,幸运的是,从翻地到起垄,从栽苗到打杈,从授粉到疏果,园区都派人来指导。苗子和肥料,园区也统一赊账提供。
“第一年种的是普罗旺斯西红柿,3月15日第一批成熟,5月底最后一批西红柿被收走。6月初园区结账,我银行卡上多了10多万元。”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确定没数错位数,布威海丽且姆·图尔荪给妈妈打电话,两人都流下激动的泪水。
从农民到员工,再到蔬菜“棚主”,疏勒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体系逐渐形成。示范园内879个温室蔬菜拱棚,600多个已被农户租下。
在疏勒县的一个小院里,有栋三层小楼,共20多个房间。这是县里专门成立的水发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校。透过窗户往里瞧,老师正在讲小白菜种植技术,台下坐满了皮肤黝黑的庄稼人,听得聚精会神。
“创建学校,就是想通过援疆项目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校长涂荣清说,除了在校内举办培训班,学校也组织教师到乡镇开展培训,已培训超3.8万人次。
60多家合作社带动1.3万余人就业
除了这879个温室蔬菜拱棚,示范园还有一座7万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6500平方米的育苗中心。
智能玻璃温室是一座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室内遍布管道、传感器、摄像头,蔬菜采用立体种植。“刚引进的新苗还很脆弱,目前是全封闭式管理。”技术员孙思祥说。
温湿度、水肥比、光照度……在智能玻璃温室内,植物生长所需的外部条件都可智能控制。而在布威海丽且姆·图尔荪的拱棚里,大部分工作还是需要人工操作。
“这两者结合,构成一套现代农业体系。”示范园副总经理刘方舟说,“在智能玻璃温室内,技术员进行前期试种试验,利用智能控制设备,选出适合当地的蔬菜品种,同时归纳出蔬菜种植适宜的温湿度、日照强度等数据。试种成功的品种,在育苗中心进行大规模育苗。菜苗和种植数据,会提供给租用大棚的农户,进行订单式大规模生产。”
“对‘棚主’,园区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品牌和销售。他们租用一个拱棚,年产值15万元左右,不需要承担市场风险。”刘方舟说。
沙漠旁的农业县要建成现代农业体系,不是件容易的事。
沙漠边缘大规模建防护林,助力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全面锁边“合龙”,也为疏勒县打造了一道防风阻沙的绿色屏障。疏勒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国介绍,曾经的疏勒县,3、4月份沙尘天,能见度只有5米到10米,现在,在沙尘最重的时候,能见度也有100米到500米。
“沙漠和风沙对生活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小,这是现代设施农业能够发展起来的前提条件。”疏勒县委副书记、山东东营援疆指挥部指挥赵峰说,山东援疆干部一届接着一届干,引进的农业龙头企业越来越多,形成了规模。这些企业研发出适合新疆的蔬菜科学种植技术,通过示范和教学带动周边农户,形成优势产业。疏勒成立了60多家“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带动1.3万余人就业。
山东专家选育400多个蔬菜品种
在疏勒,像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这样的蔬菜产业园有不少。智能蔬菜大棚进行试种试验、产品展示、研学接待,园区自营一批温室起示范带动作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形成规模效应。
行走在疏勒的不同园区,能看到:不用一粒土的水培蔬菜,像黄瓜一样爬藤的空中西瓜,幽暗潮湿的大棚里种满的食用菌,还有现代设施特色畜牧业……
在沙漠边发展设施农业,有几道必须跨过的难关。
“种西瓜,必须攻克土质改良的难题。”新疆蔬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部主管侯永芳介绍,“疏勒地处沙漠边缘,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种植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专家小组,检测土壤成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
“土质改良后,也不是所有品种都能种得活、种得好,还得开展一轮试种植。”侯永芳说,他们挑选了50多个品种的西瓜进行精心种植,希望挑选出能较好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
在山东东营援疆指挥部推动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派出专家团队,在疏勒建设试验示范基地,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新模式。疏勒县巴合齐乡党委书记黄乃源介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选育了400多个品种的蔬菜来疏勒试水,挑选出约40个品种。
走进基地的科技小屋,展示架上陈列着专家筛选出来的蔬菜品种,还有针对当地编写的种植技术教材。翻开教材,平实易懂的文字详细介绍着各种蔬菜的种植秘诀。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农业技术员还为种植户提供进棚指导,开展了20多期培训,共有3000多名农民参加。”黄乃源说。
通过援疆项目,疏勒县设施农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展,从科研、生产到销售、加工,疏勒发展出30多个蔬菜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5万吨左右。当地还形成了10个蔬菜产销合作社、12个净菜分拣车间。
在喀什(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西区是生产基地,东区则配套建设了一条深加工生产线、2万平方米的冷库、1.3万平方米的交易市场。
“通过深加工、冷链储藏、冷链运输,可以延长农产品上市时间、拓展运送半径,也提高了附加值。”刘方舟说。
如今,疏勒已建成2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5600亩种植蔬果的日光温室、4万多个拱棚,年产蔬菜超过60万吨,产值15.6亿元左右。优质蔬菜销往400多公里外的阿克苏地区、1400多公里以外的乌鲁木齐,还卖到了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
曾经风沙漫天的疏勒,向设施农业要食物,成了生机勃勃的“菜篮子”。(记者 蒋云龙)
来源:人民日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