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超九成基孔肯雅热病例痊愈

更新时间:2025-08-10 07:04:00

7月29日,顺德北滘镇对林头、广教社区重点区域全面开展饱和式围合消杀,全力降低成蚊密度。 南都记者 郑俊彬 摄

佛山市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当前全市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每日新增报告病例数从7月19日最高峰的674例降至8月8日的148例,从7月29日至今呈持续下降趋势,最近连续5天每日新增病例数降至200例以下,新增涉疫村居稳步减少,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

8月9日,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副市长文曦就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的总体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通报。疫情发生以来,在国家、省指导组的专业指导下,佛山市统筹资源做好病例救治,做到“应收尽收”“应住尽住”,全市目前没有出现重症、死亡病例,已有超9成病例痊愈。蚊媒消杀方面,7月23日以来,全市整体蚊媒密度连续17天降到安全值以下。

文曦表示,虽然佛山市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不少挑战,叠加汛期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蚊媒活动频繁,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接下来,佛山市将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加强孳生地清理,持续强化防蚊灭蚊工作,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发布会现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佛山市卫生健康局、佛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德区政府等相关负责人围绕社会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焦点解答

大部分涉疫村居 蚊媒密度明显降低

南都:目前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形势如何?对后续工作开展有何建议?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佛山市疫情快速上涨势头在7月底已得到初步遏制,近期防控成效进一步巩固,疫情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每日新增病例连续下降。特别是顺德区作为本轮疫情的核心区域,新增确诊病例数已实现连续10天下降。通过传播动力学分析,佛山市疫情实时再生指数已连续5天低于1。

二是蚊媒密度明显降低,传播风险得到遏制。通过前期多轮的全面孳生地清理和疫点强化灭蚊,大部分涉疫村居的蚊媒密度明显降低,当地的幼蚊指数,也就是布雷图指数,还有成蚊指数,符合防控要求达标率从早期不足10%,到50%,70%,近期已持续维持在90%以上,大幅降低了社区传播风险。

三是疫情容易反复,形势仍然严峻。当前台风强降雨频发,疫点消杀和积水容器清理难度大。现在也是南方地区蚊媒活跃季节,研究表明,蚊虫繁殖周期可短至7天,局部区域蚊媒密度仍可能反复波动,如不能持续控制蚊媒密度,疫情仍存在反弹风险。

接下来,要继续做好防蚊灭蚊工作,第一,持续推进“翻盆倒罐清积水”行动,建议推广“一村一策”经验,重点对老旧社区、建筑工地、地下车库、公园绿地等,全面清理孳生地。近期降雨频繁,降雨过后,要抓紧时间清理,减少蚊媒孳生,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持续清理家庭、单位和身边存在的积水。第二,继续做好疫点和涉疫区域的成蚊消杀。要持续组织蚊虫消杀队伍,对涉疫村居开展高质量消杀灭蚊。第三,持续做好个人防护,建议家庭装纱窗,配备杀成蚊产品和驱蚊液,出门涂抹驱蚊液,到风险地区尽量着长袖长裤。

大多数患者没有发现严重后遗症

南都:基孔肯雅热患者愈后情况如何?是否有后遗症?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严海明:目前,国家、省、市专家每天都开展巡诊,对各定点医院的防控、诊治进行指导。临床上看到,目前基孔肯雅热病例均为轻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痛、发热和皮疹,根据临床特征统计分析,其发生比例分别为90.1%、83.1%、70%,65岁以上老年人出现肌痛、乏力、恶心症状更常见。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可以在一周左右消退,没有发现严重后遗症。有小部分人会遗留时间相对较长的关节疼痛,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跟踪随访。全市已治愈出院患者年龄最大95岁,最小40天。

基孔肯雅热主要的病变部位在关节,因此治愈出院的患者应注意休息与活动平衡,发病3个月内,要注意保养关节,避免负重、爬山、长跑,在活动时最好佩戴保护性器具,以避免造成持续性损伤。对于症状持续较久的患者,可以到康复门诊做进一步康复治疗。

地毯式清理积存垃圾和杂物

南都:本次疫情防控中,佛山在环境整治方面做了什么工作?

市城管局局长何春云: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始终把环境整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抓住重点全面清理。科学分析伊蚊的生活习性,全面排查清理容易孳生伊蚊的环境黑点,地毯式清理积存垃圾和杂物。从细处着手,例如公园绿地中的瓶罐垃圾、花盆下的托盘、废旧轮胎等,都是我们开展环境整治的要点。

其次,畅顺反映问题的渠道。经过大力宣传,发动群众通过12345热线,反映蚊媒孳生地,精准发现并整治这些卫生死角、黑点,针对重点问题进行跟踪回访,确保整治落实到位,形成闭环。

最后,凝聚社会力量共治。佛山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各行各业和市民群众,组织他们清理身边目之所及的积水、杂物、积存垃圾等各类蚊媒孳生地。社区工作人员与党员干部奋勇当先,街坊邻里和热心企业积极响应。

伊蚊活跃高峰时段 避免在阴凉处逗留

南都:目前佛山市每日新增病例数逐步减少,接下来居民群众日常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市卫健局局长陈爱贞:一是清积水除杂物。家庭及工作场所要重点关注水生植物、花盆托盘、闲置瓶罐、储水缸、天台排水口以及房前屋后杂物暂存点等,采取翻盆倒罐、水培改为沙土种植、疏通水沟、投放灭蚊幼药剂、清理垃圾杂物和卫生死角等方式,清除蚊媒孳生地。

二是防叮咬灭蚊虫。建议在家庭和工作场所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挂蚊帐;户外活动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涂抹含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避免在伊蚊活跃高峰时段,在树荫、草丛、竹林、水边等阴凉处逗留。合理使用蚊香、电蚊拍或灭蚊灯、杀虫气雾剂等灭蚊工具,也能提高家庭的防护能力。

三是早诊治莫拖延。若市民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疑似基孔肯雅热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告知蚊虫叮咬史和旅居史,以便获得准确诊疗。全市53家定点收治医院遍布各区、各镇街,根据患者需要不断优化医疗服务,留观区域提供了便民设施和物资,各基层医疗机构也与定点收治医院建立了方便快捷转诊关系,市民群众可以就近就医,行动不便的可致电12345,附近的医疗机构将尽快安排提供上门采样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 王倩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