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茜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抗战主题电影陆续上映,呈现一段段锥心刺骨的历史,还原战争语境下的人道危机与个体救赎;电影《山河为证》《731》相继定档,定格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激荡起穿越时空的精神共振。
电影热播也让一本本呈现烽火岁月的抗战主题图书重回读者视野。
看完《南京照相馆》后,许多网友被那段泣血过往所震动,鼓起勇气翻开了那些讲述日本侵华罪证的沉重书籍。
其中讨论度最高的书籍之一,就是《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笑着从这本书里走出来。”有读者看完书后感慨。
这是第一部用英语系统讲述南京大屠杀的长篇纪实类著作,从日本人、中国人、欧美人士三种视角,讲述惨无人道杀戮背后的强盗野心和帝国算计,以及一座城市、无数百姓在浩劫中的挣扎甚至扭曲。本书的简体中文版由中信出版集团推出。
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1968-2004)在该书前言中提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趁这些历史见证者尚在人世,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本书能激励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调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或许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唤醒日本人的良知,承担他们对南京大屠杀应负的责任。”
张纯如让那段被刻意隐瞒的历史浮出水面,却也受到日本右翼和西方学术界的无端指责,被抨击“错误”“质量差”,还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在恐惧中患上抑郁症,最终在2004年结束自己的生命,时年36岁。“因为我太软弱,无法承受未来那些痛苦和烦恼的岁月……”她在遗书中写道。
南京照相馆海报。图源微博
斯人已逝,多年后有读者翻阅这本书,发现张纯如曾在书中提到另一本聚焦这段沉重历史的书籍——1987年首次与读者见面的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
写下此书的,是浙江籍作家作者徐志耕。据他回忆,全书涉足了当时极为森严的四个禁区,真实地回答了这场大悲剧的主要原因,对悲剧进行自省和反思。“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近百位幸存者向我诉说了他们人生历程中的厄运,诉说了史料中绝对找不到的惨绝人寰的故事,他们不仅给我提供了大量丰富而具体的素材,更使我接近了灾难中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南京大屠杀’悲剧历史的真实。”徐志耕写到,该书出版当月发行15万册,至今已有中、英、法、日文等三十个版本。
他也提及了与张纯如相见的那段往事:“记得是1995年的夏天,杨夏鸣先生(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告诉我,有一位美国朋友想采访我。于是,我见到了美丽的张纯如。虽然她讲的全是英语,又不识中文,但她中国人的黄皮肤黑眼睛使我们一见如故,我向她介绍了写作《南京大屠杀》的经过,和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与思考。她特别高兴的是,我给了她一本英文版的《南京大屠杀》,这是‘南京大屠杀’事件第一本发行世界的英文作品,这本由外文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书使她能直接阅读并掌握史料,后来她在写作《南京暴行》一书时,引用了我书中的十多处文字。可惜的是,东方出版社的中文译者把‘徐志耕’译成了‘许志庚’。”
《南京照相馆》电影上映后,浙江文学院院长、浙江文学馆馆长程士庆特意拜访了这位倾尽一生打捞历史真相的作家,“年已八旬的徐老师精神矍铄,慨然向浙江文学馆捐赠其作品100余册,并欣然接受邀请定于8月23日莅临浙江文学馆名家讲坛‘文心大讲堂’,与读者分享他数十年军旅采访的有料故事……”
另一部正在热映的电影《东极岛》取材于二战期间真实发生的“里斯本丸沉没事件”——1942年,载有逾1800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在舟山群岛海域被潜艇击沉。面对日军威胁,东极岛渔民毅然驾船出海,成功救出300余名落水战俘。
这部电影让很多人想到了历史学家托尼·班纳姆的著作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Britain’s Forgotten Wartime Tragedy(《里斯本丸沉没》)。这本书由香港中华书局邀请复旦大学博士杨惠迪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升远翻译,纪录片导演方励作推荐序,于今年7月出版首个中译本。
托尼·班纳姆是第一位研究“里斯本丸”沉没事件的人,也是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历史顾问。他多方搜寻战时信件、当事人日记、亲历者回忆录、海军日志、官方档案等史料,经过六年严谨考证,最终将这部著作带至读者面前。
“每当有人试图在东西方之间制造隔阂时,我就会讲述‘里斯本丸’的故事——普通人如何在绝境中守望相助。这个故事虽简单,却充满了力量,值得永远传颂。”托尼·班纳姆在采访中说。
同样聚焦这段历史的还有曾有情、张子影的新书《里斯本丸悲歌》。这本书2025年7月25日首发,全书采用多线并行结构,以“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东极岛渔民、英军中尉和“里斯本丸”号底舱战俘三类人物的困境与挣扎,生动还原战争语境下的人道危机与个体救赎。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掩埋了一个个令人泪目的故事,却也定格了方寸瞬间的历史,让生活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触摸尘封的真相,掂量现实的重量。
光影铸魂。图片由媒立方生成
还有很多与抗战相关的书值得一读,比如以侵华日军731部队在中国东北进行的细菌实验为背景,与电影《731》讲述类似故事的图书《731:医学的沦陷》《死亡工厂:1932—1945年日本细菌战和美国的掩盖》《恶魔医生:日军对盟军战俘的人体实验》等,揭开人体实验的冰山一角,将隐藏于手术刀下的罪恶浮出水面;书写的抗战电影史的《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带我们从电影产业的视角,回看曲折的民族命运,致敬动荡下的艰难岁月。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