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黄河云评 | 黄河红果记:从枝头脆响到品牌铿锵

更新时间:2025-08-16 02:47:00

金秋的晨光漫过黄河堤岸,在博兴县城东街道城头村的千亩果园里织就金色罗网。果农张振国托起一颗沉甸甸的果实,指尖轻弹果皮发出清脆声响:“听听这动静!咬下去汁水四溅,甜里透着爽利的果酸,老主顾们都说,这是找回了小时候的味道,更是吃得安心的好味道!”

这份浸润着黄河水土醇香的“城头味道”,已成为品质农产品的鲜活注脚。时光回溯十年,这里还因零星种植、技术落后而果贱伤农。如今合作社统一运作下,严苛农残检测成为常态,亩产突破5000公斤的“城头红”不仅占领区域高端市场,更以科技为犁、产业链为径,在齐鲁大地书写苹果传奇。

科技筑基:黄河畔孕育“放心红”

行走在硬化一新的产业路上,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武抚过缀满果实的枝条:“近年来我们为果园发展办的头等大事,就是砸下60万元硬化生产路,建起1700平方米的科技培训中心。”技术攻坚的画卷自此展开:农技专家定期授课的讲台前座无虚席,赴栖霞、沂源取经的车队年年出发。合作社统一采购的化肥农药精准配比,疏花疏果的标准化作业让每颗果实均匀承沐阳光。当省果树研究所王来平博士团队的数字化方案落地果园,农残检测实验室亮出的连续六年100%合格报告,成为“放心红”最硬气的背书。

晨露在红宝石般的果面滚动,科技耕耘终获甘甜回响。检测仪显示15.2%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脆甜爆汁的口感化作市场通行证。果农老张盘算着五亩果园的年收益,“这红果子端稳了咱的金饭碗!”

链式跃升:小苹果撬动大产业

面对鲜果市场的桎梏,金山果园负责人袁金山在新建仓储冷库前展开蓝图:“我们要让苹果价值翻着跟头涨,让城头苹果从‘卖产品’转向‘卖品牌’,真正成为乡亲们长久的聚宝盆。”千亩果园化身采摘乐园,国庆期间游人如织,孩子们的笑声在果林间追逐嬉闹。随着“城头红”区域品牌完成商标注册,溢价能力跃升25%的苹果正在实现从“论斤称”到“论个卖”的华丽转身。

从枝头的“红宝石”到市场的“金招牌”,城头村用十五年时间完成产业蜕变。当冷链车队载着晨摘的鲜果驶向远方,加工车间的蒸汽裹着果香升腾,这条“种产销游”融合的产业链,正将黄河畔的“红火”事业辐射向更辽阔的天地。

漫步今日城头村,硬化路网连通每片果园,净化水设备守护村民健康,健身广场上飞扬的笑语与枝头红果交相辉映。一颗苹果改变的不仅是产业形态,更是800多位村民的生活图景。这枚凝结科技匠心与产业智慧的齐鲁红果,正将黄河沃土的丰饶馈赠,送往万千百姓的舌尖心头。

(作者 邵瑜)

编辑:王梦青 编辑:刘梅梅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扑克文章网 琼ICP备2023010360号-14